热门站点| 世界资料网 | 专利资料网 | 世界资料网论坛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首页

中国保监会考试录用2004年度应届高校毕业生启事(保监公告第58号)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21 13:57:20  浏览:8550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中国保监会考试录用2004年度应届高校毕业生启事(保监公告第58号)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人事教育部


中国保监会考试录用2004年度应届高校毕业生启事(保监公告第58号)


  为适应保险业快速发展和保险监管工作的需要,不断充实监管队伍力量,提高监管人员素质,我会计划考试录用2004年应届高校毕业生120名。(其中保监会机关和北京保监办20名,其他保监办100名,具体指标分配见附表)此次高校毕业生录用考试纳入中央组织部、国家人事部组织的2004年中央国家机关录用机关工作人员和国家公务员考试工作当中。具体情况如下:
  一、报考条件
  此次考试招考对象为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2004年优秀应届高校毕业生。报考基本条件为:
  (一)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热爱社会主义;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遵纪守法、作风正派。
  (二)具有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本科及以上学历,基础理论扎实,学习成绩优良,有较强的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
  (三)英语水平达到国家六级水平(报考南宁、西宁两地的考生英语水平按不低于国家四级水平掌握)。
  (四)身体健康,年龄30周岁以下。
  (五)具备拟报考单位、岗位所需的其他条件。
  二、报名方式
  按照国家人事部的统一部署,此次报名一律采用网络报名方式进行,不再组织现场报名。此次考试报名时间为2003年10月18日—28日,报名网址为国家人事部网站。考生在网上报名成功后,可在同一网站查询是否通过了我会的资格审查。查询时间为2003年10月20日—30日。
  通过资格审查的报考者,按照公告和网上提示的信息,到指定地点缴纳报名考试费,提交本人近期免冠一寸照片2张,领取准考证主证,填写公共科目笔试成绩通知邮寄信封。领取了准考证主证的报考者,可在规定的时间内,登陆指定网站自行下载并打印准考证副证。报考者参加公共科目笔试时,必须携带准考证主证、副证和身份证。笔试合格的人员进入面试时,须提供本人身份证、学生证原件、英语等级证书复印件及所在学校开具的报名推荐表,缺少上述证件者,不得参加面试。
  三、考试安排
  此次考试的笔试部分,分公共科目和专业科目。
  公共科目的考试由中央组织部和国家人事部统一组织,专业科目的考试,由会机关和派出机构根据各自工作的实际和岗位安排的需要,自行决定考试科目和考试形式。
  1、公共科目笔试的内容
  A类职位的公共科目为:《行政职业能力测验》(A)、《申论》两科。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A),包括言语理解与表达、常识判断、数量关系、判断推理和资料分析。全部为客观性试题,考试时限l20分钟。
  《申论》主要通过报考者对给定材料的分析、概括、提炼、加工,测查报考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问题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全部为主观性试题,考试时限为150分钟。
  根据会机关和派出机构的实际情况,经研究决定,凡报考我会的考生均须参加A类职位的公共科目考试。
  按照国家人事部的规定,本次考试不指定考试复习用书,各科目考试范围以《2004年中央、国家机关录用考试公共科目考试大纲》为准。考试大纲通过网络公布。
  2、公共科目笔试的时间和地点
  公共科目笔试的时间为2003年11月29日。具体安排为:
  上午9:00—11:00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
  下午14:00—16:30 申论
  此次统一考试,在全国各省会城市和直辖市设置考场,报考各地保监办的考生,可在报名时自己选定考试地点,并按照准考证上确定的时间和地点参加考试。
  3、分数线确定
  公共科目笔试结束后,在中央组织部和人事部确定的A类公共科目笔试合格分数线的基础上,保监会将根据报考我会考生的成绩情况和我会工作的实际需要,最终确定笔试合格人员名单。在笔试合格人员中,按照笔试总成绩从高到低的顺序,确定参加专业科目笔试和面试的人选。
  四、面试、考核和体检等工作的具体实施由会机关和各派出机构负责。有关工作方案和实施办法另行制订。
  五、有关此次考试的其他信息,请考生注意查询10月中旬《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教育报》、《中国电视报》、《北京青年报》、《北京晚报》,或登陆如下网站进行查询:
  国家人事部网站(www.mop.gov.cn)
  新华网政府在线频道(http://www.xinhuanet.com)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http://www.china.com.cn)
  新浪网教育首页(http://edu.sina.com.cn)
  中华网教育频道(http://edu.china.com)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http://www.edu.cn)
  中国教育在线(http://www.cer.net )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人事教育部
                     二○○三年十月十六日


附表:中国保监会考试录用2004年度应届高校毕业生计划表
附:中国保监会考试录用2004年度应届高校毕业生计划表



中国保监会考试录用2004年度应届高校毕业生计划表
部门: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计划录用人数: 120人
序号 用人司局 职位类别 招考对象及招考人数 专业 学历 政治面貌 其他 咨询电话


1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机关 (含北京办公室 ) (事业单位) A类 应届高校毕业生 20 保险、精算、经济、金融、法律、财会、计算机、人力资源、英语、中文、档案、新闻、统计 本科及以上 人力资源专业要求党员,其他不限 国家英语六级 年龄不超过30岁 010-66011881
2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上海办公室(事业单位) A类 应届高校毕业生 4 计算机、英语、法律审计、保险 本科及以上 党员优先 国家英语六级 年龄不超过30岁 021-68862003




3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广州办公室(事业单位) A类 应届高校毕业生 4 计算机、中文、财会法律、档案 硕士研究生 不限 国家英语六级 年龄不超过30岁 020-38795508



4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沈阳办公室(事业单位) A类 应届高校毕业生 6 2 金融或保险 本科及以上 不限 国家英语六级 年龄不超过30岁 024-22596568
4 法律、财会、计算机外语 本科




序号 用人司局 职位类别 招考对象及招考人数 专业 学历 政治面貌 其他 咨询电话


5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成都办公室(事业单位) A类 应届高校毕业生 3 审计、精算、保险、经济管理 研究生 党员 国家英语六级 年龄不超过30岁 028-86260213



6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济南办公室(事业单位) A类 应届高校毕业生 6 新闻、民商法、行政管理、社会保障、经济学、保险 硕士研究生 不限 国家英语六级 年龄不超过30岁 0531-6109219





7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西安办公室(事业单位) A类 应届高校毕业生 3 1 计算机 本科 不限 国家英语六级 年龄不超过30岁 029-8377020
2 法律、 财会、金融 硕士研究生


8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天津办公室(事业单位) A类 应届高校毕业生 5 金融、法律、财会、统计、保险 本科 不限 国家英语六级 年龄不超过30岁 022-23412730




序号 用人司局 职位类别 招考对象及招考人数 专业 学历 政治面貌 其他 咨询电话


9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武汉办公室(事业单位) A类 应届高校毕业生 3 金融、保险、会计、数理经济 本科及以上 不限 国家英语六级 年龄不超过30岁 027-86768465


10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重庆办公室(事业单位) A类 应届高校毕业生 3 1 计算机 本科及以上 党员 国家英语六级 年龄不超过30岁 023-63745719-233
2 金融、保险 研究生
11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深圳办公室(事业单位) A类 应届高校毕业生 2 统计、计算机 本科及以上 不限 国家英语六级 年龄不超过30岁 0755-82111692

12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长春特派员办事处 (事业单位) A类 应届高校毕业生 2 金融、保险、法律、会计 本科及以上 不限 国家英语六级 年龄不超过30岁 0431-8400258


序号 用人司局 职位类别 招考对象及招考人数 专业 学历 政治面貌 其他 咨询电话


13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哈尔滨特派员办事处 (事业单位) A类 应届高校毕业生 3 保险、会计、中文、人力资源 本科及以上 人力资源专业考生要求党员其他专业不限 国家英语六级年龄不超过30岁 0451-84675563



14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海口特派员办事处 (事业单位) A类 应届高校毕业生 2 精算、保险、法律 本科及以上 不限 国家英语六级 年龄不超过30岁 0898-68554322


15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郑州特派员办事处 (事业单位) A类 应届高校毕业生 3 中文、审计、计算机法律 本科及以上 不限 国家英语六级 年龄不超过30岁 0371-5795993



16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福州特派员办事处 (事业单位) A类 应届高校毕业生 6 3 保险、法律、中文 金融(1) 硕士研究生 党员 国家英语六级 年龄不超过30岁 0591-3276633



3 精算、金融(2)、统计、财会、计算机 本科




序号 用人司局 职位类别 招考对象及招考人数 专业 学历 政治面貌 其他 咨询电话


17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太原特派员办事处 (事业单位) A类 应届高校毕业生 3 会计、审计、保险、金融 本科及以上 不限 国家英语六级 有研究生学历者优先考虑 年龄不超过30岁 0351-4193003


18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银川特派员办事处 (事业单位) A类 应届高校毕业生 2 保险、财会、金融 本科及以上 不限 国家英语六级 年龄不超过30岁 金融专业要求党员 0951-6030817
党员
19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西宁特派员办事处 (事业单位) A类 应届高校毕业生 2 金融、保险、财会、中文 本科 不限 国家英语四级以上年龄不超过30岁 0971-6106106


20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合肥特派员办事处 (事业单位) A类 应届高校毕业生 3 中文、新闻、外语、计算机、经济、金融保险、财会 本科及以上 不限 国家英语六级 年龄不超过30岁 0551-2849434

序号 用人司局 职位类别 招考对象及招考人数 专业 学历 政治面貌 其他 咨询电话


21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南京特派员办事处 (事业单位) A类 应届高校毕业生 4 1 中文 研究生 不限 国家英语六级 年龄不超过30岁 025-6795600-819
3 计算机、统计、保险金融、财会、审计 本科及以上




22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贵阳特派员办事处 (事业单位) A类 应届高校毕业生 2 1 保险、经济 研究生 不限 国家英语六级 年龄不超过30岁 0851-5878262


1 法律 本科 党员
23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石家庄特派员办事处 (事业单位) A类 应届高校毕业生 3 经济、中文 本科 不限 国家英语六级 年龄不超过30岁 0311-7893383

24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呼和浩特特派员办事处 (事业单位) A类 应届高校毕业生 2 保险 本科及以上 不限 国家英语六级 年龄不超过30岁 0471-4688493
序号 用人司局 职位类别 招考对象及招考人数 专业 学历 政治面貌 其他 咨询电话


25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南昌特派员办事处 (事业单位) A类 应届高校毕业生 3 保险、法律、金融、财会、计算机、数学经济、统计、审计、中文、新闻 本科及以上 不限 国家英语六级 年龄不超过30岁 0791-6692112
26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南宁特派员办事处 (事业单位) A类 应届高校毕业生 3 保险、精算、金融、会计、计算机、法律新闻、中文 本科及以上 不限 国家英语四级以上年龄不超过30岁 0771-5536626
27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杭州特派员办事处 (事业单位) A类 应届高校毕业生 6 3 保险、会计、 金融或经济(1) 硕士研究生及以上 不限 国家英语六级 年龄不超过30岁 0571-85777751

3 金融或经济(2) 中文、法律 本科及以上

28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兰州特派员办事处 (事业单位) A类 应届高校毕业生 2 中文、经济 本科及以上 不限 国家英语六级 年龄不超过30岁 0931-4600583

序号 用人司局 职位类别 招考对象及招考人数 专业 学历 政治面貌 其他 咨询电话


29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长沙特派员办事处 (事业单位) A类 应届高校毕业生 3 保险、财会、审计 本科及以上 不限 国家英语六级 年龄不超过30岁 0731--4152579


30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昆明特派员办事处 (事业单位) A类 应届高校毕业生 4 新闻、保险、档案、统计、法律、会计 本科及以上 不限 国家英语六级 年龄不超过30岁 0871-3145599





31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乌鲁木齐特派员办事处 (事业单位) A类 应届高校毕业生 3 保险、精算 本科及以上 不限 国家英语六级 年龄不超过30岁 0991-2313479-8208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海南省人民政府关于修改《海南省城镇污水处理费征收使用管理办法》的决定

海南省人民政府


海南省人民政府关于修改《海南省城镇污水处理费征收使用管理办法》的决定

海 南 省 政 府 令第221号


《海南省人民政府关于修改〈海南省城镇污水处理费征收使用管理办法〉的决定》已经五届海南省人民政府第8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省 长 罗保铭

二○○八年十二月十九日


海南省人民政府关于修改《海南省城镇污水处理费征收使用管理办法》的决定


省政府决定对《海南省城镇污水处理费征收使用管理办法》作如下修改:

删除第九条:“城镇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凭《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领取证》减征或者免征的城镇污水处理费,具体办法由市、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制定”。

本决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海南省城镇污水处理费征收使用管理办法》根据本决定作相应修改,重新公布。









海南省城镇污水处理费征收使用管理办法


(2008年7月11日海南省人民政府令第214号公布根据2008年12月19日海南省人民政府令第221号

公布的《海南省人民政府关于修改〈海南省城镇污水处理费征收使用管理办法〉的决定》修正)


第一条 为了规范城镇污水处理费的征收、使用和管理,确保城镇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运行,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城镇污水处理费的征收、使用和管理。

第三条 向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及排水设施排放污水、废水的单位和个人,应当按照本办法的规定缴纳城镇污水处理费。

已经缴纳城镇污水处理费的,不再缴纳排污费和城镇排水设施有偿使用费。

第四条 本办法所称城镇污水处理设施是指收集、接纳、输送、处理、处置城镇污水的设施的总称,包括接纳、输送城镇污水的管网、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装置和处理污泥的相关设施等。

本办法所称城镇排水设施是指汇集和排放城镇污水、雨水的管道、沟(河)渠、泵站等设施所形成的网络系统。

第五条 省人民政府水务主管部门负责本省行政区域内城镇污水处理费征收和使用的指导工作。

市、县、自治县人民政府水务主管部门具体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城镇污水处理费征收、使用和管理工作。

财政、价格、审计等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做好城镇污水处理费征收、使用的监督工作。

第六条 城镇污水处理费实行政府定价。省价格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根据污水处理设施投资运营成本、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要求以及社会承受能力制定本省行政区域内城镇污水处理费的收费标准。

市、县、自治县人民政府负责制定本行政区域内污水处理费的具体标准。

第七条 价格、财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污水处理设施运行成本的监审和城镇污水处理收费标准执行情况的监管,为城镇污水处理费收费标准的调整提供依据。

第八条 城镇污水处理费按照用水量按月计收。

使用自来水的单位和个人,其用水量按照水表显示的量值计算。

使用自备水源的单位,已安装水表的,其用水量按照水表显示的量值计算;未安装水表的,其用水量按照取水设施铭牌流量满负荷连续运行的取水能力计算。

第九条 用水单位排入城镇排水设施的污水,达到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规定的一、二级标准的,按照收费标准的50%计收城镇污水处理费;达不到一、二级标准的全额征收。
 
第十条 使用城镇公共供水的单位和个人,其城镇污水处理费由市、县、自治县水务主管部门委托供水企业征收。

使用自备水源的单位和个人,其城镇污水处理费由市、县、自治县水务主管部门征收。

委托代征城镇污水处理费的,其代征手续费不超过2%。

第十一条 未按照规定缴纳城镇污水处理费的,由代征单位催缴;逾期仍不缴纳的,由市、县、自治县水务主管部门处以应缴城镇污水处理费3倍的罚款,但对单位的罚款额最高不超过3万元、对个人的罚款额最高不超过1000元。

第十二条 依照本办法征收的城镇污水处理费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全额缴入同级财政,纳入部门预算,由财政主管部门会同水务主管部门按照有关规定核拨。

第十三条 城镇污水处理费应当专项用于城镇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运行,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截留、挤占、挪用。

第十四条 水务、财政等主管部门和代征单位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有关机关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截留、挤占、挪用城镇污水处理费的;

(二)不按规定用途使用城镇污水处理费的;

(三)其他滥用职权、玩忽职守的行为。

第十五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擅自扩大城镇污水处理费征收范围和提高收费标准的,由价格主管部门按照有关规定依法处理。

第十六条 本办法由省价格主管部门负责解释。

第十七条 本办法自2008年10月1日起施行。 


江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办法(修正)

江西省人大常委会


江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办法


江西省人大常委会公告第123号

(1999年4月15日江西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通过,根据2002年7月29日江西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关于修改<江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办法>的决定》修正)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保障母亲和婴儿健康,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以下简称《母婴保健法》),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母婴保健工作的领导,将母婴保健事业纳入本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为母婴保健事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经济、技术和物资条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逐步推行母婴保健保偿责任制,建立健全县(市、区)、乡(镇)、村母婴保健工作三级服务网,保障母亲和婴儿获得医疗保健服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对边远贫困地区的母婴保健事业给予重点扶持。
第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的母婴保健工作实施管理和监督,主要职责是:
  (一)制订本地区母婴保健发展规划,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
  (二)依法制定母婴保健工作规范和技术管理措施;
  (三)负责母婴保健宣传教育、培训工作,考核从事母婴保健监督、监测的工作人员;
  (四)依法对医疗、保健机构和从事家庭接生的人员进行监督,核发相应的合格证书;
  (五)依照《母婴保健法》及本办法的规定实施奖励和处罚。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计划、财政、民政、计划生育、教育、劳动和社会保障、科技、公安等行政部门或者机关应当在各自职责范围内配合同级卫生行政部门做好母婴保健工作。
  各级工会、妇联和共青团等社会团体应当协助卫生行政部门做好母婴保健工作。
第四条 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单位或者个人,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卫生行政部门给予表彰、奖励:
  (一)在母婴保健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
  (二)在母婴保健科学研究中取得显著成果的;
  (三)在推广先进、实用母婴保健技术,普及母婴保健科学知识的宣传教育中有突出贡献的。
第二章 婚前保健
第五条 医疗、保健机构应当依法开展婚前卫生指导、婚前卫生咨询和婚前医学检查。经婚前医学检查,医疗、保健机构应当出具婚前医学检查证明。
  医疗、保健机构应当在农村开展巡回婚前保健服务,或者在边远的地方设立婚前医学检查代检查。
第六条 准备结婚的男女,经婚前医学检查,一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医师应当提出医学意见,准备结婚的男女双方应当暂缓结婚:
  (一)患指定传染病在传染期内的;
  (二)患精神分裂症、躁狂、抑郁型精神病以及其他重型精神病在发病期内的。
第七条 经婚前医学检查,对诊断患医学上认为不宜生育的严重遗传性疾病的,医师应当向男女双方说明情况,提出医学意见;男女双方同意不生育并采取长效避孕措施或者施行结扎手术的,可以结婚。
第八条 婚姻登记机关在办理结婚登记时,应当查验婚前医学检查证明或者《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第十一条规定的医学鉴定证明。
第三章 孕产期保健
第九条 医疗、保健机构应当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的技术标准和规范,为育龄妇女和孕产妇提供下列保健服务:
  (一)为孕育健康后代提供医学指导与咨询,对严重遗传疾病和碘缺乏等地方病的发病原因、治疗和预防方法提供医学意见;
  (二)为孕妇建立孕产期保健手册,做好高危孕妇筛查和监护管理工作,为孕、产妇提供卫生、营养、心理等方面的咨询和指导,以及产前定期检查等医疗保健服务;
  (三)对胎儿生长发育进行监护,提供咨询和医学指导;
  (四)为孕妇住院分娩和治疗提供优质服务,预防和减少产伤、产后出血和产褥感染,推行新生儿复苏技术,预防并及时治疗出生窒息;
  (五)为新生儿生长发育、母乳喂养和护理提供医疗保健服务;
  (六)对产妇定期进行产后访视,提供避孕措施方面的医学指导和医疗服务。
第十条 禁止采用技术手段对胎儿进行性别鉴定。但怀疑胎儿患有伴性遗传病、严重X连锁智力低下等疾病,医学确有需要进行胎儿性别鉴定的,由省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医疗、保健机构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进行鉴定。
第十一条 对患有下列严重疾病或者接触致畸性物质,妊娠可能危及孕妇生命或者可能严重影响孕妇健康和胎儿正常发育的,医疗、保健机构应当予以医学指导和随访:
  (一)患有妊娠合并严重的心、肝、肺、肾疾病和糖尿病;
  (二)患有严重精神性疾病,或者严重的妊娠高血压综合症;
  (三)接触苯、有机汞、农药等化学物质,以及放射线、同位素等物理物质,或者怀疑感染风疹、巨细胞等病毒、弓形体等生物物质;
  (四)省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规定严重影响生育的其他疾病和致畸性有害物质。
第十二条 经过产前检查,医师发现或者怀疑孕妇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实施办法》第二十条情形之一的,应当及时对其进行产前诊断。
第十三条 生育过严重遗传性疾病或者严重缺陷患儿的妇女再次妊娠前,夫妻双方应当到取得产前诊断和遗传病诊断许可证的医疗、保健机构接受医学检查。
第十四条 经确诊有《母婴保健法》第十八条第一项、第二项规定情形的,或者确诊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宜生育的严重遗传性疾病的,医疗、保健机构应当出具诊断证明和提出终止妊娠的医学意见,并书面通知女方户口所在地的计划生育部门。
第十五条 孕妇应当到医疗、保健机构住院分娩。不具备住院分娩条件的孕妇,应当由取得《家庭接生员技术合格证书》的人员实行消毒接生。
第十六条 医疗、保健机构应当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出具国家统一制发的新生儿出生医学证明。家庭接生的,由所在乡镇卫生机构出具新生儿出生医学证明。
  公安机关在办理户籍登记时,应当查验新生儿出生医学证明。
第四章婴儿保健
第十七条 医疗、保健机构应当开展以下婴儿保健工作:
  (一)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婴儿的母乳喂养率;
  (二)开展新生儿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苯丙酮尿症和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陷症等疾病的筛查;有产科的医疗、保健机构负责新生儿疾病筛查的取样和送检工作;新生儿疾病筛查机构负责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并对医疗、保健机构的取样、送检进行质量监控和业务指导;
  (三)对新生儿进行登记,建立保健手册,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确定的技术标准和保健工作常规对新生儿进行家庭访视,对婴儿进行定期健康检查和预防接种,并提供有关母乳喂养、合理膳食等科学育儿的知识;
  (四)开展婴儿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工作,并提供眼、耳、口腔保健服务,以及促进婴儿神经、精神发育的医疗保健服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使前款第二项规定筛查出的患儿能够及时得到治疗。
第十八条 收养婴儿的福利机构和托幼园(所)必须具备基本卫生条件,符合省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卫生保健合格标准。
第十九条 医疗、保健机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负责对收养婴儿的福利机构和托幼园(所)的卫生保健进行业务指导,并定期对其卫生保健状况进行监测。
  在收养婴儿的福利机构和托幼园(所)中从事管护婴幼儿工作的人员,必须每年到辖区内指定的医疗、保健机构进行健康检查,领取健康合格证。
第五章 母婴保健保偿责任制
第二十条 在本省行政区域内推行母婴保健保偿责任制,应当坚持预防为主、平等自愿、有偿服务的原则。
第二十一条 参加母婴保健保偿的医疗、保健机构和投保者应当签订保健保偿服务合同,建立保健手册,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和责任,以及保健服务内容、保偿范围和赔偿金额。
  保健保偿服务对象、期限、保偿范围、保健程序、保健保偿费以及赔偿金的标准按照省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执行。
第二十二条 医疗、保健机构提供保健服务应当按照本办法的规定,对保健保偿对象进行定期检查、访视和监护、监测,及时给予卫生指导,对高危孕产妇和体弱儿应当实行专案管理。医疗、保健机构因技术或者责任原因造成服务对象发生保偿范围内的疾病,应当向服务对象支付规定数额的赔偿金。
第二十三条 医疗、保健机构应当从母婴保健保偿费用中提取一定比例作为赔偿金,专户储存。具体比例由省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确定。
  母婴保健保偿费必须实行独立核算,专款专用。严禁挤占、挪用母婴保健保偿费。各级人民政府审计、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对母婴保健保偿费使用的监督。
第六章 医学技术鉴定
第二十四条 母婴保健医学技术鉴定委员会(以下简称医学技术鉴定委员会)分为省、市、县三级,省级医学技术鉴定委员会的鉴定为最终鉴定。
  县级医学技术鉴定委员会的成员,应当具有主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设区的市级和省级医学技术鉴定委员会的成员,应当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
  医学技术鉴定委员会成员由同级卫生行政部门提出人选,报同级人民政府聘任。
第二十五条 公民对依法许可的医疗、保健机构出具的婚前医学检查、遗传病诊断、产前诊断结果持有异议的,可以在接到检查诊断结果之日起15日内,向出具结果的医疗、保健机构所在地县级或者设区的市级的医学技术鉴定委员会申请医学技术鉴定。公民对鉴定结论不服的,可以在收到鉴定结论之日起15日内向上一级医学技术鉴定委员会申请重新鉴定。
  医学技术鉴定委员会应当在接到鉴定申请之日起30日内作出医学技术鉴定结论,并及时通知申请人,如有特殊情况,经省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批准,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期不得超过60日。
第二十六条 医学技术鉴定委员会进行鉴定时,必须有5名以上相关专业的医学技术鉴定委员会成员参加,遵循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不同意见必须记录在案。与申请鉴定当事人有利害关系的人员应当回避。
  鉴定结论应当有参加鉴定的成员签名,并加盖医学技术鉴定委员会的印章。与鉴定有关的材料和鉴定结论原件必须存档。
第二十七条 申请医学技术鉴定应当缴纳鉴定成本费用,鉴定成本费用由申请人预付,原检查、诊断结果与鉴定结论一致的,由申请人承担;原检查、诊断结果与鉴定结论不一致的,由原检查、诊断的医疗、保健机构承担。
  鉴定成本费用的标准,由省人民政府财政、价格部门会同卫生行政部门制订,报省人民政府批准。
第七章 监督管理
第二十八条 实行母婴保健技术服务执业许可证制度。医疗、保健机构必须取得《母婴保健技术服务执业许可证》,方可开展《母婴保健法》规定的业务。
  医疗、保健机构和人员从事遗传病诊断、产前诊断必须经省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许可;
  从事婚前医学检查,必须经设区的市人民政府的卫生行政部门许可。
  医疗、保健机构和人员从事施行结扎手术、助产技术服务和终止妊娠手术以及从事家庭接生,必须经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许可,并取得相应的合格证书。
第二十九条 从事《母婴保健法》规定的医疗保健服务人员,必须参加专业知识培训,经考核取得《母婴保健技术考核合格证书》,方可从事相应的技术工作。
  遗传病诊断和产前诊断人员的考核发证,由省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婚前医学检查人员的考核发证,由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的卫生行政部门负责;从事助产技术服务、结扎手术和终止妊娠手术的人员以及从事家庭接生人员的考核发证,由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负责。
第三十条 医疗、保健机构应当建立婴儿出生及死亡报告、新生儿出生缺陷监测和孕产妇死亡报告制度,做好孕产妇、婴儿的死亡评审工作,并向所在地的人民政府计划生育、统计部门提供婴儿出生和死亡资料。
第八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一条 未取得母婴保健技术许可的医疗、保健机构或者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给予警告,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违法所得5000元以上的,并处违法所得3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5000元的,并处5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从事婚前医学检查、遗传病诊断、产前诊断、医学技术鉴定;
  (二)施行终止妊娠手术的;
  (三)出具有关医学证明的。
  前款第三项出具的有关医学证明无效。
第三十二条 威胁、殴打母婴保健工作人员或者以其他方式阻碍母婴保健工作正常进行,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由公安机关依法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三条 从事母婴保健工作的人员违反《母婴保健法》和本办法规定,出具有关虚假医学证明的,由医疗、保健机构或者卫生行政部门根据情节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的,依法取消执业资格。
  对违法进行胎儿性别鉴定的,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实施办法》的规定给予处罚。
第三十四条 婚姻登记管理人员对未取得婚前医学检查证明、医学鉴定证明,或者经婚前医学检查确认不能结婚、暂缓结婚的当事人给予结婚登记的,由其所在的婚姻登记管理机关撤销其婚姻登记管理员的资格并给予行政处分。
  对不符合婚姻登记条件而给予结婚登记的,应当撤消婚姻登记,并收回其婚姻登记证书。
第三十五条 卫生行政部门和有关部门的工作人员违反本办法,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行政监察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六条 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当事人在法定期限内不申请行政复议也不提起行政诉讼,又不履行行政处罚决定的,由作出处罚决定的卫生行政部门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九 章附则
第三十七条 本办法自1999年6月1日起施行。

版权声明:所有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京ICP备140172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