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站点| 世界资料网 | 专利资料网 | 世界资料网论坛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首页

关于发挥乡镇财政监管优势 进一步加强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和项目管理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17 18:08:40  浏览:9202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发挥乡镇财政监管优势 进一步加强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和项目管理的通知

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


关于发挥乡镇财政监管优势 进一步加强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和项目管理的通知

国农办[2011]126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局):

  为贯彻落实财政部《关于切实加强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工作的指导意见》(财预[2010]33号),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充分发挥乡镇财政监管优势,提高农业综合开发资金使用效益,现就加强乡镇财政对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和项目监管的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一、提高对乡镇财政监管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和项目重要性的认识。加强乡镇财政资金监管是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重要举措,是加强财政“两基”建设的重要内容,是落实中央各项惠农政策的重要保障。各级财政部门(农业综合开发机构)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充分发挥乡镇财政情况熟悉、就地监管、随时监管的优势,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将加强乡镇财政对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和项目监管工作做实、做细,抓出成效。

  二、建立信息通达工作机制。县级财政部门(农业综合开发机构)要认真做好与乡镇财政之间的信息沟通传递工作,把上级财政部门(农业综合开发机构)下发的有关政策、资金和项目管理制度、项目计划批复等及时下发、抄送乡镇财政,确保其有效开展监管工作。

  三、实行乡镇财政对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和项目的全程监管。县级财政部门(农业综合开发机构)要明确乡镇财政对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和项目的具体监管范围,量化、细化监管任务和责任。一是严把项目申报关,乡镇财政要对项目申报的真实性、可行性进行实地察看,并向县级财政部门(农业综合开发机构)提出意见建议。二是加强对项目实施的监督检查,实地检查项目的开工建设和进展情况,并及时向县级财政部门(农业综合开发机构)反馈。三是根据县级财政部门委托,检查项目资金使用情况,做好项目资金报账凭证的审核工作。四是协助做好项目评估验收和档案管理工作,提出项目运转和维护管理的建议。五是开展项目跟踪问效,适时评估建成项目的运行效果,并向县级财政部门(农业综合开发机构)报告。

  四、加强对乡镇财政监管工作的督促检查。省、市、县级财政部门(农业综合开发机构)要加强对乡镇财政开展农业综合开发资金项目监管工作的管理和检查,及时发现、研究和解决监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建立监管工作日常考核制度和激励约束机制,确保资金和项目监管的有关要求落到实处。

  各地要认真总结乡镇财政对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和项目监管的做法和经验,不断完善相关措施办法,并将有关情况及时报送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



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
二〇一一年五月十九日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刑期折抵问题给陕西省高级人民法院刘子义院长的复函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刑期折抵问题给陕西省高级人民法院刘子义院长的复函

1960年8月1日,最高人民法院


陕西省高级人民法院刘子义院长:
你院请示关于罪犯在判决前关押日期折抵刑期的问题,经我院研究提出意见后,报经中央政法小组审核同意。现答复如下:关于宣判以前的关押日期折抵刑期的问题,我院在1957年12月9日法研字第23362号对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军事法院的批复中,曾经规定:“在原则上,被判处徒刑犯人的刑期应自判决发生法律效力后交付执行之日起算,判决前的羁押日数以一日折抵一日”。在1956年6月6日我院与公安部、最高人民检察院、司法部关于外籍案犯刑期计算的联合通知上也做了相同的规定。据了解,各地人民法院历来也都是这样做的。
我们认为,对有期徒刑的罪犯,在判决确定以前的关押日期,仍应折抵刑期,折抵的办法,以一日折抵一日。因为人民法院对犯罪事实的认定,重证据不轻信口供,罪犯是否认罪,不是认定犯罪事实的主要根据。如果罪证确凿而罪犯拒不认罪,法院在判决时,应当根据抗拒从严的精神从重判处。所以有期徒刑罪犯在判决确定以前的关押日期折抵刑期的办法,并不影响对犯罪的有力打击和改造。


法律需基层教育化




摘要:我国有两千多年的封建传统文化影响,被统治、被压的思想已根深蒂固。虽然在1919年“新文化运动”以后给广大中国青年带来了新思想的洗礼,最后中国取得了革命的胜利,新中国成立,五四宪法的颁布,改革开放后一系列法律的颁布,使我们国家的法治取得较快发展与进步。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我国法治的不足,如何使我国能真正的民主,如何迅速地建起一个民主政治的宪政主义国家,这是我要在本文中论述的重点。
                      
关键词: 法 基层 教育化 民主 法治 宪政 法律 。


(—)我国社会基本现象分析
近几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经济、政治、文化都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各方面都与国际接轨,跟随社会发展潮流,同时法制随应社会的进步而进步。
21世纪的我们思想上是有了很大的进步,法制也有了很大进步,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我们的不足,我国拥有14亿的人口大国,且大多数人口定居在农村,农村人口占了我国总人数的大半,虽然近几年随着国家的繁荣,经济的繁荣,国民总收入的大幅度上升,近几年的城乡统筹使我国农村人口逐步转移,城、镇、乡迅速发展,这是我国很大的进步,不可否认,农民的生活越来越富有,这都是国家发展方针好的功劳,但是随着物质财富日夜的增多,出现的问题也日夜暴露。因地域的限制,国家对各地方政策的实施差异,沿海一带经济先得到了飞跃性的发展,大量工厂的建立,使西部劳动力大量转移沿海,农民工一词从此诞生了,他们因文化的低下,法制理念的欠缺,法律意识的淡薄,异客他乡。工厂拖欠农工工薪成了成我们近几年以来关注的焦点,国务院对此做了很多工作。同时近几年来我国青少年犯罪逐年上升,社会治安不断升级,行政执法不光明,司法结构混乱等。引发了人民对国家、社会一系列的看法。
在我看来,以上矛盾主要来源是政治、经济、文化三者发展不平衡的结果,矛盾的出现也证明了我们社会主义国家初级发展的必然。经济不短上升,财富不断积累,而文化的发展却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我个人看来,现我国的主矛盾正是文化与经济的矛盾,文化与经济的不同步致使矛盾的出现,同时引发很多社会问题。同时也折射社会制度问题!

(二)中西基本法发展史分析
就世界范围而言,自1787年美国制定联邦宪法起算,近现代意义上的成文宪法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而在中国,尽管古代典籍中早已存在“宪”、“宪法”之类的用语,但它们与我们现在所指的宪法含义相距甚远。如果从1908年清朝政府颁布《钦定宪法大纲》开始计算,中国的制宪历史不过近百年,我们应该知道在新中国成立之前法对我们来说,根本就是一个可望而不可及的事情,在新中国成立以后1954年颁布的第一部宪法到1982年,短暂的28年就先后修改颁布了54宪法、75宪法、78宪法、82宪法四部宪法,1982—2004年先后对宪法修改四次,修改了31条修正案。而美国自1787年颁布的第一布成文宪法来到现在只增加了27条修正案,原有体例一直未变。

以上说明我们的法制刚刚是一个开始。

现如今我国大力提倡依法治国,可是我们知道法治意味着严格依照法律治理国家的政治主张、制度体系和运行状态,它包含了一个国家以基本法为基础的法律和法制由静态到动态的运行过程.建设法治国家,首先具备一定的法律意识是前提,公民法律意识的提高直接影响国家法制的进程,所以如何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是国家法制进程的关键。
然而,我们有又知道:我们国家具有9亿多的农村人口,受到教育层次高的人始终是一个较小的群体,而普通老百姓始终是一个很大的群体,仅依靠我们国家每年12.4法制宣传来提高全民的法律意识,可以说是杯水车薪,完全解决不了根本性问题,如果人民连基本的法律意识都没有,维护权利,遵守法律,监督法律是遥不可及的。

长期以来,我国社会存在“官从政法、民从私约”传统习惯。一些干部“重人治、轻法治”。强调人治而藐视法治,漠视法律的地位和作用,对民主法治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习惯用人治来管理,忽视运用法治手段解决问题,一些执法人员“重实体、轻程序”,认为主要结果正确,就不管过程是否合法。程序意识淡薄,忽视行政权力的规范运作。

基层群众大多数文化水平较低,民主法制意识欠缺,法治观念淡薄。有的人在自身合法权利被侵害时,不能正确反映诉求,不懂得运用法律武器维权,要么浑然不知,以“法盲”形态出现;要么畏于权势,忍气吞声;要么置法律而不顾,“以暴制暴”,导致违法犯罪。有的农民法律知识缺乏,无视法律,排斥法律权威,崇尚“无讼有德”、“权大于法”,喜欢采取越级上访、聚众闹事、围堵政府机关来解决问题。个别公职人员缺乏职业道德,知法犯法、以权压法的现象仍然存在。

所以我认为:
根据我国社会背景及社会现象,要使我的法治能效进程。首先,必须对传统法律文化中落后观念进行深刻的反省,并应进行大规模的全民性法律启蒙教育,落实法的基层教育,以此,达到全民法制教育,同时提高公民法制观念,法律思想,法律技能,让我们每一位公民都知道拿起法律的武器维护自己的权利,监督政府权利,这样间接地参与到国家的政治中,对国家政治权力,工职人员进行监督,也从而间接地让法制由静态转为动态过程,最后达到我们想要的真正的民主、宪政社会主义国家。


法基层教育的作用:

(一)促进社会更加文明。
(二)促进社会更加进步。
(三)促进社会更加和谐。
(四)促进法制更加完善。


个人结论:法的基层教育对我们法制不健全的社会主义国家来说,对促进法制完善,促进实现宪政都有很大的推动作用,不管从国家维持社会稳定的角度,还是从公民维权的角度,都是有利的。所以,法的基层教育对我们国家具有可行性!


版权声明:所有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京ICP备14017250号-1